中国环境报通讯员 吕卓然 记者 张林霞 南昌报道 日前,记者来到江西省生态环境厅综合楼一间通体银白色的小房间中,被显示屏上大量的数据震撼住了。
这间外观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小房间,是江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投资1200余万元建成的江西省*城市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观测站(以下简称观测站)。这一观测站的建成运行对阐明臭氧及光化学污染过程与机制,识别大气复合污染成因,探索区域污染物传输规律,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观测站大约40平方米左右,摆放有10余台(套)观测仪器。让记者惊诧的是房间的左上方有一个不到一平方米的洞口,刚建好的房子怎么会有“破洞”?原来这是为了让臭氧激光雷达能透过玻璃,照射到垂直方向5公里内的臭氧分布情况,从而更好地分析臭氧污染形成的原因。
“我们省内的大气环境监测站大多是监测表征环境空气质量的PM2.5、PM10、O3、SO2等六项污染物的浓度,个别地市会建设VOCs组分站,但*多只能分析116种VOCs成分。我们这里可以利用高分辨率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出更多的VOCs组分,更好地阐明臭氧及光化学污染的成因机制。”江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大气环境研究所的邓威博士向记者介绍VOCs在线监测系统。
这一观测站不仅强化了臭氧前体物VOCs组分、臭氧垂直分布、太阳辐射及光解速率等方面的观测能力,还通过化学分析设备对光化学反应前体物及产物进行监测,以探索光化学反应过程,识别大气污染成因,同时依托臭氧雷达等光学设备,观测臭氧污染物区域传输和平流层扰动,以探索大气物理过程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作为省厅的重要技术支撑力量,我们将继续夯实科研基础,不断提升支撑能力,努力打造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服务队伍,为江西省大气环境持续改善和大气污染防治提供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为守护蓝天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 江西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与规划院副院长廖兵说。
本文转载自中国环境报社,内容均来自于互联网,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版权归属原作者及站点所有,如有对您造成影响,请及时联系我们予以删除!